原名《五代史》,也稱《梁唐晉漢周書》,是由宋太祖詔令編纂的官修史書。薛居正監(jiān)修,盧多遜、劉兼、李穆等同修。從公元907年朱溫代唐稱帝到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中原地區(qū)相繼出現(xiàn)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等五代王朝,中原以外存在過吳、南唐、吳越、楚、閩、南漢、前蜀、后蜀、南平、北漢等十個小國,周邊地區(qū)還有契丹、吐蕃、渤海、黨項、南詔、于闐、東丹等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政權,習慣上稱之為“五代十國”。
《陳書》是一本紀傳體史書,唐朝人姚思廉所著,凡三十六卷,記南朝陳朝史。記載自陳武帝陳霸先即位至陳后主陳叔寶亡國前后三十三年間的史實,成書于貞觀十年(636年)。
《金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撰成于元代,全書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本紀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傳七十三卷,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興衰始末的重要史籍。
《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撰,記述南朝蕭齊王朝自齊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齊和帝中興二年(502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現(xiàn)存關于南齊最早的紀傳體斷代史。
唐朝史家李百藥撰,屬紀傳體斷代史,共50卷,紀8卷,列傳42卷,記載上起北魏分裂前十年左右,接續(xù)北魏分裂、東魏立國、北齊取代東魏,下迄北齊亡國,前后約五十馀年史實,而以記北齊歷史為主。
宋歐陽修撰,原名《五代史記》,后世為區(qū)別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稱為新五代史。全書共七十四卷,本紀十二卷、列傳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譜十一卷、四夷附錄三卷。記載自后梁開平元年(907年)至后周顯德七年(960年)共五十三年的歷史,增加了《舊五代史》未能見到的史料,如《五代會要》、《五代史補》等,因此內(nèi)容更加翔實。但《新五代史》對舊“志”部分大加繁削,則不足為訓,故史料價值比《舊五代史》要略遜一籌
《梁書》包含本紀六卷、列傳五十卷,無表、無志。它主要記述了南朝蕭齊末年的政治和蕭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后論署為“陳吏部尚書姚察曰”,說明這些卷是出于姚察之手,這幾乎占了《梁書》的半數(shù)。姚思廉撰《梁書》,除了繼承他父親的遺稿以外,還參考、吸取了梁、陳、隋歷朝史家編撰梁史的成果。該書特點之一為引用文以外的部份不以當時流行的駢體文,而以散文書寫。
《魏書》,北齊魏收撰,是一本紀傳體史書,內(nèi)容記載了公元4世紀末至6世紀中葉北魏王朝的歷史。124卷,其中本紀12卷,列傳92卷,志20卷。因有些本紀、列傳和志篇幅過長,又分為上、下,或上、中、下3卷,實共130卷。
關注微信公眾號
道客巴巴網(wǎng)站 版權所有 | ?2008-2024 | 網(wǎng)站備案:京ICP備18056798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80203636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