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yè)資訊
Twitter為什么會油盡燈枯以及它帶來的教訓
發(fā)表日期:2015年10月16日作者Umair Haque是一位來自倫敦咨詢顧問兼作家;同時也是哈佛商業(yè)評論作者。其主要關注21世紀資本經濟繁榮體系研究。
今年初夏,我在杜邦環(huán)島的時候感覺有什么地方不大對勁,我注意到人們突然間不像以前那么熱衷于發(fā)Twitter。因為那會我有一本書還沒截稿,所以只是把所見仔細的記錄了下來,待日后再議。
夏末時候,我皺著眉站在麥迪遜廣場,又覺得有什么地方不對勁。Twitter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一個廢棄的酒吧……人們早早離場,匆匆忙忙,大失所望,轉著眼睛。我對自己說,也許,每個人都度假去了吧。
初秋時節(jié),我坐在倫敦自己最喜歡的咖啡館里,活見鬼啊?Twitter變成了充滿著鬼魂的墓地!我將它們稱之為“ist”(譯者注:英文中記者、活動家以及經濟學家均以ist結尾)。記者轉發(fā)記者的推文……活動家轉發(fā)活動家……經濟學家轉發(fā)經濟學家……也許,不久之后,在這群“ist”中將會爆發(fā)一場大戰(zhàn),但事實卻是:根本沒人關心,因為其他人似乎很匆忙的就離開了。
Twitter發(fā)生了什么?挺神秘的,是吧?
錯!
為了了解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來讓我們審視一下什么沒有發(fā)生,競爭!這還要開始從新興的初創(chuàng)企業(yè)來大談特談。對于Twitter的突然衰落,從簡單原因---人們使用不足的角度來說,它們充其量只是邊際貢獻者,并不能將衰敗的原因全部歸結到它們,而更大原因則是它們對微信所起的不是替代作用,而是補充。
Twitter的麻煩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絕非那么簡單,它對自己的通病視而不見。從真正意義上而言,它是自己失明的受害者。
對此,我有自己的微理論,簡而言之,就是虐待。更進一步來說,我打算在這篇短文中對當今科技界及媒體所面臨的更大問題展開討論,這個問題絕不是賺不到錢,而是虐待。虐待問題是現今互聯網所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它的段數遠在審查、監(jiān)管貨幣化之上。這是一個有著驚人規(guī)模的問題,更糟糕的是,它的代價還相當之高:這是一個絕對不可能靠科技界所鐘愛的廉價、簡單的方式就能處理好的問題,例如修補代碼,推出更新等等。
為了表述的更清楚,我先來解釋一下我所指的虐待是什么。我不僅僅指那種顯而易見的虐待:暴力恐嚇,其實還包括無休止的爭吵、可預測的怒罵以及已經滲透到社交媒體中、普遍存在的小型暴力等等,而且實際上,大眾對此還什么都做不了。
我們曾經驕傲的將Twitter視為一個偉大的、全球性的城市廣場,是一場每個人都能加入其中的盛大集會。但是我從未見過在哪個城市廣場上的人們可以相互推搡、嘲笑、欺負、叫喊、騷擾、威脅、追蹤、諂媚和包圍……為了偷聽一次自己并沒有參與其中的談話……為了緩解自己的憤怒……因為自己已經破碎的夢想……你甚至都不能報警。對你而言,這種特殊的社會現象聽起來像什么?Twitter本可能是一個城市廣場,但現在卻更像是一個爛醉如泥、搖搖晃晃的狂舞池。雖然這樣的狂舞池也會有追隨者,但是這群人應該不是花了十億美元打造、想要改變世界的上市公司所希望的受眾。
社交網站變成了骯臟、野蠻的地方。這不僅僅是因為它的創(chuàng)辦者并不把虐待當成一回事……而是公司真的從未考慮過這件事。你還能記起最近一次聽科技巨頭企業(yè)的CEO談及虐待而非廣告嗎?為什么不能呢?這就是殘酷的事實:他們將其視作自己“商業(yè)模式”的外圍部分,一個小麻煩,當然不值得投資,他們所重視的是努力賣出更多的廣告。
他們錯了,沒有什么比真相更為深遠了,是虐待殺死了社交網絡,它并對于互聯網商業(yè)模式來說,并非次要而是核心。它具有典型的寒蟬效應:到達特定的某點,人們將會停止使用這一網絡,轉身離開……很顯然,這正是Twitter目前的遭遇。在社交科技界中,虐待對于人們而言就像是在食品行業(yè)中出售不受沙門氏菌污染的牛肉一樣重要。簡單的事實是,沒人愿意把生命浪費被陌生人吼叫上面,況且這些人的怒火還不是因為自己而是因為那些陌生的人或事。我覺得這無比重要,我想要再次強調,以更簡單的方式:打造一個充滿虐待的平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還不把它當成一回事,那么你就已經成為了過去,只是自己還不知道罷了。